3月11日,2022年全國“兩會”順利閉幕?!皟蓵逼陂g,代表委員們圍繞持續改善生態環境、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等熱點話題積極建言獻策。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從創新驅動、綠色低碳、擴大內需等方面對今年的重點工作進行部署: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推進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優化升級,突破供給約束堵點,依靠創新提高發展質量。
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規劃,加強長期穩定支持。實施科技體制改革三年攻堅方案,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發揮好國家實驗室和全國重點實驗室作用,推進科研院所改革,改進重大科技項目立項和管理方式。支持各地加大科技投入,開展各具特色的區域創新。推進國際科技合作。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完善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加大對青年科研人員支持力度,讓各類人才潛心鉆研、盡展其能。
加大企業創新激勵力度。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持續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深化產學研用結合。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促進創業投資發展,創新科技金融產品和服務,提升科技中介服務專業化水平。加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實施力度,將科技型中小企業加計扣除比例從75%提高到100%,對企業投入基礎研究實行稅收優惠,完善設備器具加速折舊、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等政策,這相當于國家對企業創新給予大規模資金支持。要落實好各類創新激勵政策,以促進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培育壯大新動能。
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促進工業經濟平穩運行,加強原材料、關鍵零部件等供給保障,實施龍頭企業保鏈穩鏈工程,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啟動一批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項目,促進傳統產業升級,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實施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工程。著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在資金、人才、孵化平臺搭建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推進質量強國建設,推動產業向中高端邁進。
促進數字經濟發展。加強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建設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推進5G規?;瘧?,促進產業數字化轉型,發展智慧城市、數字鄉村。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培育壯大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數字產業,提升關鍵軟硬件技術創新和供給能力。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釋放數據要素潛力,更好賦能經濟發展、豐富人民生活。
?持續改善生態環境,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持續改善生態環境,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加強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修復,處理好發展和減排關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加強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強化大氣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協同治理,加大重要河湖、海灣污染整治力度,持續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加強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推行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完善節能節水、廢舊物資循環利用等環保產業支持政策。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科學開展國土綠化,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保護生物多樣性,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要讓我們生活的家園更綠更美。
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落實碳達峰行動方案。推動能源革命,確保能源供應,立足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通盤謀劃,推進能源低碳轉型。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有序減量替代,推動煤電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推進大型風光電基地及其配套調節性電源規劃建設,提升電網對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消納能力。推進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建設綠色制造和服務體系,推進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業節能降碳。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完善減污降碳激勵約束政策,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
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和“十四五”規劃,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重點水利工程、綜合立體交通網、重要能源基地和設施,加快城市燃氣管道等管網更新改造,完善防洪排澇設施,繼續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6400億元。政府投資更多向民生項目傾斜,加大社會民生領域補短板力度。深化投資審批制度改革,做好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對國家重大項目要實行能耗單列。要優化投資結構,破解投資難題,切實把投資關鍵作用發揮出來。
增強區域發展平衡性協調性。深入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促進東、中、西和東北地區協調發展,支持產業梯度轉移和區域合作。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加快發展。發展海洋經濟。經濟大省要充分發揮優勢,增強對全國發展的帶動作用。經濟困難地區要用好國家支持政策,挖掘自身潛力,努力促進經濟恢復發展。
連日來,公司干部職工高度關注2022年全國“兩會”傳遞的重要信息,積極學習貫徹“兩會"精神,結合自身及工作實際熱議“兩會”,暢談感受體會。
節能環保(大氣)事業部 祁曉暉
作為一名航天技術應用產業設計員,我對“兩會”期間關于“雙碳”的議題尤為關注。實現“雙碳”目標,是國家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必須立足國情,堅持穩中求進、逐步實現,這是對如何正確認識和把握“雙碳”這一關系中國長遠發展的重大問題的科學指引。未來,公司也將積極布局,扎實推進氨法脫碳、第二代5De?等一批低碳環保的航天技術發展及產業化應用,以綠色產業發展帶動“雙碳”戰略穩步推進。
節能環保(固廢)事業部 孫瑞元
今年“兩會”,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加強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的治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新業態不斷涌現,新污染問題也會隨之產生。如何利用航天技術應用產業解決新的污染、服務好新興產業,是我們的任務和使命。我們要緊跟產業發展方向,了解行業動態,深耕發展規律,將航天技術成功應用于新興產業環境治理領域,助力新興產業綠色發展,共創美好未來!
節能環保(固廢)事業部 丁朝陽
“兩會”提出: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2022年工作任務是加強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我們將進一步依托液體動力技術核心優勢,對廢液焚燒處理系統進行升級與優化,建設高效節能的生產裝置,使“三廢”排放量降至最低;將等離子體熔融技術擴展應用于垃圾飛灰熔融處置、高有機物廢鹽熔融處置等難點領域,真正實現“固廢終結者”的價值和使命,推行“環保管家”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
熱能科技事業部 高緣緣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隨著“雙碳”目標步步落實,我國的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已由前期謀劃階段步入到實質性推進階段。身為一名航天應用產業從業者,團隊將不斷深耕化石能源高效節能燃燒領域,優化工藝設計、發展低氮高效燃燒、促進節能減排。雖然從技術研發到轉化推廣的過程中仍然存在困難,但這不會阻擋我們的腳步。在相關大政方針的指引下,我們對這個行業更加充滿信心。我們期待通過不懈努力,為實現“雙碳”目標貢獻更大力量。
特種裝備事業部 韓禮澤
2022年全國“兩會”如期召開,王亞平代表的天地融屏采訪令我大受震撼,我為中國航天事業所自豪,更為中國科技創新發展所振奮。劉志讓代表提出,航天六院將繼續聚焦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和氫能應用等領域。這讓我對自身的事業發展更加堅定,也讓我對國家的未來充滿期待。作為一名新能源領域電解銅箔成套設備設計人員,我將繼續提升創新研發能力,深耕銅箔產業,切實踐行“國之所需、吾之所向”,只爭朝夕、埋頭苦干,用實效為國家發展建設作出貢獻。
|